太原市降塵量,獲稱“土”城市?
發布時間:2019-02-10 08:50
你知道一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一個月會落下多少“塵土”嗎?在太原,2018年10月,這個數量平均是15噸。降塵量反映城市管理水平,也影響百姓生活。
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10月“2+26”城市降塵監測結果,這是降塵監測信息全面公開。明年起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、汾渭平原三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將每月發布降塵量監測結果。未來,待相關標準完善之后,降塵量還可能全面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。
降塵,又稱“落塵”,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氣顆粒物,其粒徑多在10微米以上,計量指標單位為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上地表沉降物質的量。
降塵監測有啥意義?對藍天保衛戰的作用何在?
降塵量反映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
很多北方城市居民有這樣的感受:一天不清理,桌面、窗臺就是一層灰。即便藍天在增多,“灰大”也讓人煩惱。
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結果,10月,“2+26”城市降塵量均值范圍在2.9—15.0噸/月·平方公里之間,平均為7.3噸。其中,晉城、長治、廊坊等22個城市降塵量小于9.0噸,達到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要求;開封、濮陽、菏澤、聊城、陽泉和太原市等6個城市降塵量大于9.0噸,其中太原市降塵量大,達15.0噸。
這些數據,可以說直接跟居民家里的灰塵多少相關,太原也因此被網友調侃為“土”城市。
習慣了PM2.5等空氣監測常見指標,公眾對新的降塵監測結果難免有點好奇。其實,這個監測由來已久。
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唐桂剛稱,大氣粉塵自然沉降量監測是開展較早的大氣污染物例行監測項目,后來由于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發布,大家更關注PM2.5、PM10等污染物,但有些地方降塵監測并沒有停。“比如在容易遭受沙塵侵害的新疆,降塵監測就非常有意義,所以這項工作一直在持續。”
從全國面上講,既然已經有PM2.5、PM10等六項主要污染物監測,為什么還要把降塵監測重新納入視野?
唐桂剛說,降塵量與工地、道路、堆場等塵源的對應關系非常明確,也就是說,降塵量直接反映城市揚塵管理做得怎么樣。“雖然塵是可沉降的,對人體傷害沒有那么大,但降塵量對城市管理的意義非常重要。監測并發布這些數據,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程度的提升很有幫助。”
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程師程麟鈞稱,PM2.5來源復雜,有一次生成也有二次生成的,研究表明,降塵可以產生更小的顆粒物,成為環境空氣中各類二次反應的載體。因此,減少降塵,同樣是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一環。
三大重點地區明年起每月發布監測結果
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、汾渭平原三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2018—2019秋冬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中,都對城市降塵量提出了明確要求,京津冀、汾渭平原各城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于9.0 噸/月·平方公里,長三角城市的要求更為具體,蘇北城市不得高于7.0噸/月·平方公里,其他城市不得高于5.0 噸/月·平方公里。程麟鈞說,要求的差異主要來自自然條件。北方氣候干燥,植被蓋度低,裸露土壤面積較大,尤其在秋冬季,降塵量總體高于南方城市。
從這次發布的監測結果看,即便是同一省份的城市,降塵量也差異巨大。比如,山西晉城市10月平均降塵量只有每平方公里2.9噸,而同省的陽泉、太原位列榜單后兩位,數據分別為14.8噸和15.0噸。同一城市不同點位的大值與小值差異也很大,比如北京大值為13.7噸,小值為3.0噸,反映了一個城市之內不同區域的揚塵管理水平差異。
降塵標準將修訂 未來或全面納入考核
降塵量反映城市管理水平,也影響百姓生活。要藍天,要更干凈的好環境,減少降塵量必不可少。
程麟鈞表示,其實,各地在降低塵量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,很多城市的降塵量近幾年都在明顯下降。
以天津市為例,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0年,全市平均降塵量為每月每平方公里10.59噸,2011年為每月每平方公里10.63噸,而此次發布的月均值已經降至6.8噸,進步非常明顯。
監測的意義在于對管理的促進,但只發布不考核,似乎還不夠給力。程麟鈞稱,考核的前提是完備的標準和長期的數據積累,這樣才能做到可比對。原有標準制定于1994年,已經不能滿足污染防治的工作需求。
新標準修訂還在準備階段,因為制定標準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,目前一直延續監測的地區有新疆、天津和長三角的一些城市,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2017年5月開始對“2+26”城市所有區縣進行全面監測。
有條件的地方已對降塵量開展考核。比如,南京2014年開始就逐月公布各區降塵量排名并納入考核。今年,南京空氣中PM10濃度一度明顯上升,全市有針對性地狠抓揚塵治理。
南京市揚塵辦的數據顯示,在受北方沙塵暴影響的情況下,今年4月,全市平均降塵量依然下降到了每平方公里4.23噸。
“從去年5月對‘2+26’城市328個區縣開展降塵監測以來,我們每月都會以內部通報的形式把這些數據反饋給地方。”程麟鈞表示,地方非常在意這些數據,一些監測結果不好的地方還會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來復核數據,找出問題,回去制定相應的對策。這反映了地方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決心,也體現了環境監測對城市環境管理的積極促進作用。
據介紹,相較發達國家,我國的降塵量還處在高位,想要更多藍天,加強揚塵綜合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條管控措施。
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已經明確“實施重點區域降塵考核”,唐桂剛表示,未來待標準完善之后,降塵量可能全面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。
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10月“2+26”城市降塵監測結果,這是降塵監測信息全面公開。明年起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、汾渭平原三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將每月發布降塵量監測結果。未來,待相關標準完善之后,降塵量還可能全面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。
降塵,又稱“落塵”,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氣顆粒物,其粒徑多在10微米以上,計量指標單位為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上地表沉降物質的量。
降塵監測有啥意義?對藍天保衛戰的作用何在?
降塵量反映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
很多北方城市居民有這樣的感受:一天不清理,桌面、窗臺就是一層灰。即便藍天在增多,“灰大”也讓人煩惱。
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結果,10月,“2+26”城市降塵量均值范圍在2.9—15.0噸/月·平方公里之間,平均為7.3噸。其中,晉城、長治、廊坊等22個城市降塵量小于9.0噸,達到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要求;開封、濮陽、菏澤、聊城、陽泉和太原市等6個城市降塵量大于9.0噸,其中太原市降塵量大,達15.0噸。
這些數據,可以說直接跟居民家里的灰塵多少相關,太原也因此被網友調侃為“土”城市。
習慣了PM2.5等空氣監測常見指標,公眾對新的降塵監測結果難免有點好奇。其實,這個監測由來已久。
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唐桂剛稱,大氣粉塵自然沉降量監測是開展較早的大氣污染物例行監測項目,后來由于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發布,大家更關注PM2.5、PM10等污染物,但有些地方降塵監測并沒有停。“比如在容易遭受沙塵侵害的新疆,降塵監測就非常有意義,所以這項工作一直在持續。”
從全國面上講,既然已經有PM2.5、PM10等六項主要污染物監測,為什么還要把降塵監測重新納入視野?
唐桂剛說,降塵量與工地、道路、堆場等塵源的對應關系非常明確,也就是說,降塵量直接反映城市揚塵管理做得怎么樣。“雖然塵是可沉降的,對人體傷害沒有那么大,但降塵量對城市管理的意義非常重要。監測并發布這些數據,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程度的提升很有幫助。”
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程師程麟鈞稱,PM2.5來源復雜,有一次生成也有二次生成的,研究表明,降塵可以產生更小的顆粒物,成為環境空氣中各類二次反應的載體。因此,減少降塵,同樣是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一環。
三大重點地區明年起每月發布監測結果
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、汾渭平原三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2018—2019秋冬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中,都對城市降塵量提出了明確要求,京津冀、汾渭平原各城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于9.0 噸/月·平方公里,長三角城市的要求更為具體,蘇北城市不得高于7.0噸/月·平方公里,其他城市不得高于5.0 噸/月·平方公里。程麟鈞說,要求的差異主要來自自然條件。北方氣候干燥,植被蓋度低,裸露土壤面積較大,尤其在秋冬季,降塵量總體高于南方城市。
從這次發布的監測結果看,即便是同一省份的城市,降塵量也差異巨大。比如,山西晉城市10月平均降塵量只有每平方公里2.9噸,而同省的陽泉、太原位列榜單后兩位,數據分別為14.8噸和15.0噸。同一城市不同點位的大值與小值差異也很大,比如北京大值為13.7噸,小值為3.0噸,反映了一個城市之內不同區域的揚塵管理水平差異。
降塵標準將修訂 未來或全面納入考核
降塵量反映城市管理水平,也影響百姓生活。要藍天,要更干凈的好環境,減少降塵量必不可少。
程麟鈞表示,其實,各地在降低塵量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,很多城市的降塵量近幾年都在明顯下降。
以天津市為例,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0年,全市平均降塵量為每月每平方公里10.59噸,2011年為每月每平方公里10.63噸,而此次發布的月均值已經降至6.8噸,進步非常明顯。
監測的意義在于對管理的促進,但只發布不考核,似乎還不夠給力。程麟鈞稱,考核的前提是完備的標準和長期的數據積累,這樣才能做到可比對。原有標準制定于1994年,已經不能滿足污染防治的工作需求。
新標準修訂還在準備階段,因為制定標準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,目前一直延續監測的地區有新疆、天津和長三角的一些城市,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2017年5月開始對“2+26”城市所有區縣進行全面監測。
有條件的地方已對降塵量開展考核。比如,南京2014年開始就逐月公布各區降塵量排名并納入考核。今年,南京空氣中PM10濃度一度明顯上升,全市有針對性地狠抓揚塵治理。
南京市揚塵辦的數據顯示,在受北方沙塵暴影響的情況下,今年4月,全市平均降塵量依然下降到了每平方公里4.23噸。
“從去年5月對‘2+26’城市328個區縣開展降塵監測以來,我們每月都會以內部通報的形式把這些數據反饋給地方。”程麟鈞表示,地方非常在意這些數據,一些監測結果不好的地方還會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來復核數據,找出問題,回去制定相應的對策。這反映了地方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決心,也體現了環境監測對城市環境管理的積極促進作用。
據介紹,相較發達國家,我國的降塵量還處在高位,想要更多藍天,加強揚塵綜合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條管控措施。
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已經明確“實施重點區域降塵考核”,唐桂剛表示,未來待標準完善之后,降塵量可能全面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考核。